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简答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兴起于法国,巴黎戏剧舞台上曾上…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兴起于法国,巴黎戏剧舞台上曾上演过贝克特等剧作家的剧作。

荒诞派戏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代表作有《等待戈多》等。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它有什么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

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简述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

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

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荒诞派戏剧作为一种强大的戏剧潮流已成为陈迹,但这一戏剧流派对西方剧坛的影响是深远的。

名词解释:1.荒诞派戏剧;2.明代前后七子?

一、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现代戏剧流派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法国兴起。

“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琳于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S·贝克特、E·尤内斯库、A·阿达莫夫、J·热内、H·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荒诞派剧作家拒绝像存在主义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典型代表。

二、明代前七子。

明代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 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前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人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他们的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明代后七子。

明代后七子是明嘉靖、隆庆年间(1552―1566)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了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加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

荒诞派的作品有哪些?

荒诞派剧作中最先引起注意也是最典型的,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最极端的是他的《呼吸》(1970),这出戏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其他著名的荒诞派剧作有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热内的《女仆》、《阳台》,品特的《一间屋》、《生日晚会》等等。荒诞派戏剧在西方剧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它的全盛时期实际上在艾思林《荒诞派戏剧》一书出版时已经过去。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