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关羽为什么守不住荆州?
优质回答:
高傲自大
其他网友回答
概述: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读《三国志》,你会发现,被后人寄予了无限希望的西蜀帝国,在一连串无以言述的错误之后,悄然间走向它的覆亡。这些错误,每一个都是那么让人揪心,那么让人伤神。因为这都是些伟大的错误,是人生无可逃避、必须要犯的错误。
有些错误,是专属于伟大人格的。英雄就是在这些错误之上挺立起来,赢得后人尊崇。
西蜀阵营中,第一个犯错的,是关羽。
一、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布局,刘备夺取西川,兼拥荆州,等待天下时局变化,届时: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刘备自取西川,选择关羽镇守荆州,等待配合他兵出秦川。两路夹击,再战天下。当时的关羽,正处于体能与智慧的巅峰,承担这一使命,并不在话下。历史也是这样,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阳大战,水淹七军,斩庞德,俘于禁,曹兵降者,大约两三万人。如何处理这些降兵呢?如果这些降兵落入到曹操手中,那就简单了——尽坑之! 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时,袁绍兵有八万人投降,曹操一个不留,把这八万人统统杀掉了。其手段之残暴,骇人听闻。但如果从冷血的军事成本角度来说,曹操的做法对自己有利。虽说是八万降兵,但管理成本高昂,要给他们吃给他们喝,八万人的粮食需要庞大的人力运输,还要派生力军严密监视以防他们造反。这样做的结果,就会牵制曹操的相当部分兵力,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战局。释放是个更人道的办法,但这些士兵都是袁绍地盘上的人,曹操不敢保证他们回去之后,不会被袁绍重新组织成军队再打回来。所以对于曹操来说,宁肯我负天下人,绝不给天下人负我的机会——统统坑杀之,这样最安全。 但是关羽并没有选择曹操的方式。
二、关羽把所有的降兵,全部收容了起来。这样他就必须要考虑,解决这些士兵的吃饭问题。去哪儿弄粮食呢? 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以粮乏,擅取湘关米。关羽的做法是,把孙权囤于湘关的粮草,搬过来给降兵吃。此举激怒了孙权。 此前,由于刘备夺得西川,和东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扭转。实际上已经从盟友转为敌对,双方龃龉横生,冲突不断。但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孙权咽下屈辱,始终在隐忍。 但关羽擅取湘关米,这件事成为压垮孙权容忍力的最后一根稻草。盛怒之下,他决定对关羽展开报复。纵东岳大帝,也抵挡不住曹操与孙权两大军事巨头的联手夹击。东吴名将吕蒙白衣渡江,径抄关羽后路,夺取了荆州地区。关羽孤兵难立,不得已匆匆西走,至麦城,遇伏兵,一世英名,留下了千古悲歌。 ——倘若关羽不是心存慈悲,效曹操之法杀尽降卒,虽说未必能够改变整体战局,但至少会甩掉包袱,为自己带来更多机会。但在自己的机会与更多人的性命面前,关羽选择了后者。 这是关羽的错误,这个错误让诸葛亮的战略落空,从此西蜀失其先机,埋下了覆亡的种子。 但这是个伟大的错误。关羽正因为这个错误,彰显了伟大人格,成为带给人希望的武圣、财神,垂万世而受人景仰。
总的来说,失败的原因是时世所造!
其他网友回答
关羽失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大事件, 它不仅造成关羽自己的兵败身死, 而由此引发的系列后果直接影响着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和命运。关羽是如何丢掉荆州的?关羽为什么会失荆州?
(一) 荆州的战略地位及领土争端
荆州地处战略要地, 关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诸葛亮《隆中对》中说得非常清楚:“荆州北据 汉沔, 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所以对于各自胸怀天下的曹孙刘三方来说, 荆州都是必争之地, 也正因如此, 三国演义的重头戏是在荆州。
而关于荆州的归属, 三方之间由于利益的纠葛、战略的考量、矛盾的演化而存在着极大的争端和隐患, 危机重重、大战一触即发!
三支武装力量之中刘备虽实力最弱,却乘赤壁之战曹操败北之机,以“借”为名,据荆州为己有,久拖不还东吴,致使荆州蜕变为吴蜀矛盾聚焦的火药桶。
(二) 关羽的性格缺陷及战略失误
关羽在事关孙吴联盟存续与否的关键环节,未能从三足鼎立的全局审时度势,筹划布局。
诸葛瑾代孙权之子求亲的态度无疑是谦恭的:“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
诸葛瑾的话虽不多却至少传递了下述信息:其一,促成两姓之好;其二,结亲的政治军事意义非同一般,合两家之力北据曹操,故孙关联姻不是简单的结亲;其三,这是成人之美的好事,提请关羽认真思量。
恰恰是最后一点的弦外之音颇耐人寻味,也可以说是意味深长的。诸葛瑾等于在明示关羽务必要慎重对待“允”还是“不允”这门亲事。
面对东吴阵营一直致力于缓和吴蜀关系,堪称温仁长者的诸葛瑾,关羽竟然不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绪,痛斥并驱赶了求亲使者,彻底关闭了吴蜀联合抗曹的大门,扯掉了孙刘荆州之争的“温情”面纱,将孙权彻底推向了曹操阵营。
关羽的情商是很低的, 除了刘备和张飞, 他和别的人都搞不好关系。对待上司 (诸葛亮) 他每每出言顶撞, 对待同事 (黄忠) 处处非难, 对待下属则是简单粗暴, 非打即骂。公安守将傅士仁, 因为操办粮草不够利索, 被关羽痛打一番, 打完了还要厉声斥骂警告。可以说, 关羽与内部离心离德, 在他得志之时, 别人心里不舒服, 嘴上不敢表露, 而一旦落难之时, 要么见死不救 (刘封、孟达) , 要么落井下石.
在外部强敌环伺、形式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内部却又形成如此糟糕的人际关系,荆州的危机可以 说是一触即发。而关羽偏偏又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战略方针。
诸葛亮临走前,郑重地告诫关羽,要想使荆州安全,必须“联吴抗曹”,万万不可两面树敌。但诸葛亮一走,关羽就把他的话丢到了脑后。面对东吴的主动修好,他断然拒绝;而面对强大的北方曹操,他不图自保,还主动出击,轻率地发动襄樊战役。
(三)曹操与孙权的暗中勾结
刘备率军攻打四川,荆州空虚,曹操就派人联 系孙权,约定由曹操出兵攻取汉中牵制刘备,孙权 则乘机袭取荆州,事成后平分荆州。
孙权权衡轻重, 觉得曹操是最大的敌人,孙刘联盟还是应该维系, 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真正这么干,反而派人与关羽联 络感情。哪知道他一番好意却在关羽那儿碰了一鼻 子灰,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孙权被彻底激怒了。
孙权手下最优秀的战将周瑜已经死了,接替周瑜的鲁肃是孙刘联盟的主要推动者,是主和派,他 也走了,新任主帅吕蒙,则是彻底的主战派。这位吕 蒙,原本是个粗人,所谓“吴下阿蒙”是也。但在孙权 的劝诫与勉励之下,发奋用功苦读,已经迅速成长 为一员有勇有谋的优秀将领。
吕蒙之后,又有一位 翩翩少年书生陆逊,得到了孙权的慧眼重用。而他 们两位,包括其他东吴群英在关羽那里却被称为 “东吴群鼠”。
既然关羽敬酒不吃,那就没什么好客气的了, 孙权授权吕蒙正式启动夺回荆州的计划。曹操的目 的达到,关羽的荆州已经危在旦夕。然而他自己不 仅浑然不觉,反而主动挑衅,率守军主力进攻襄阳、 樊城.
其他网友回答
关羽北上发动樊城战役,水淹于禁,从荆州调军支援,造成荆州城兵力空虚。于是东吴乘机发动偷袭,守将糜芳等开城投降,荆州丟失。
东吴乘势收复武陵和零陵两郡,此时关羽闻讯,回师救荆州已无力回天,后败走益州被获斩杀,荆州归于东吴。
总之,关羽丟掉荆州是有原因的。
l、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东吴的国门,是重要的战略缓冲之地,不控制在自已手中,是不安全的。
2、守将糜芳等没有坚守荆州,而是选择投降。
3、错判形势,贸然发动襄樊之战,蜀汉反应不及时,援兵迟迟不到。
4、关羽的性格决定的,太自信了,太感性了,反而一些重大决定容易出现重大失误。常言道:骄兵必败。
5、蜀汉刘备、诸葛亮本身对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重视不足。
其他网友回答
关羽守荆州的时候,曹操已经恢复元气了,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曹操甚至想迁都避其锋锐,但是部下建议曹操联合孙权夹击关羽,于是派了徐晃和朱盖等大量兵马和关羽抗衡。这时候才有吕蒙白衣渡江的事情。试想想如果不是曹操帮忙,吕蒙他白衣渡江有用么?在当时,关羽面对的是两支劲旅,而他的后援实际上不多,刘备远在成都,那些虾兵蟹将根本派不上用场。
对于关羽失荆州的事情,不应该作过度苛责。关羽他终究是个人,不是神。从武将的角度看,关羽已经做到了一切他该做的事情了。这也是为什么他始终被后人敬重的原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做到竭尽全力无愧于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