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如何区别每个等级?
优质回答:
地震最高等级是12级。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其他网友回答
一、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二、按震级大小分类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扩展资料:一、传播方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二、地震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
C.F.Richter
)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其他网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