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学习方式
慕课课程推介
《普通地质学》是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启蒙课,是衔接地学各门专业知识的综合基础课。其内容涵括了地学多个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从矿物到岩石再到全球构造,从大气圈到水圈再到岩石圈,再到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我国地学优势等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知识体系。该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
授课
教师
舒良树
教授,男,江西玉山人。1991年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板块构造、大陆造山带、陆内构造,主要研究区为华南和西部地区。曾主讲本科生课2门、研究生课2门。已全程主讲《普通地质学》课程21年,带班野外实践教学30年。已培养硕士36名,博士22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含重点项目1项)、主持部级项目15项。和法、美、日本等国学者开展过科研合作。主笔和参写专著5部、发表论文268篇(含SCI论文153篇),论著被他引8088次(据2018年Thomson Reuters公布,其96篇SCI论文共被他引3928次)。先后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中国地质界最高奖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3次、主持省教学一等奖2次、国家精品课程奖1次、国家级规划教材奖1次,参加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被南京大学本科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获得赵世良讲座教授(2014)等。
王博
甘肃省通渭县人,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板块构造与大陆地球动力学、造山带构造演化,主要研究区为中国西部和华南地区。本课程第二教师, 主讲普通地质学课程4年,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2010),南京大学“登峰计划B”入选者(2015),“国家优青”(2012)、“青年长江学者”(2015)。 共主持各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65篇,45篇SCI论文被国际SCI期刊他引2400多次。
课程概述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地学各专业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专业综合基础课,是地质和地理学科各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内容涵括了地学领域多个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该门课程历史悠久,历经百余年、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建设成为一门很具时代特色的名牌课程。当今地质科学理论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为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本课程打破了原有的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普及现代新理论和新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技能。
根据国家教改的需要,改编后的本在线课程由14章组成,编排结构有特色、有新意、适应学生的逻辑思维。从地质学的微观研究对象元素到显观对象矿物和岩石再到全球构造,从大气圈到水圈、生物圈再到岩石圈,从内动力作用到外动力作用再到板块构造,从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到我国独有的地学优势再到新近的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地质灾害等理论知识,彼此各具特色,又环环相扣,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知识体系。可供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地学爱好者学习参考。
授课剪影
授课剪辑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技能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了解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基本规律,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引导学生较快进入地球科学领域,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工作方法,为后续地质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南京大学核心课程教材《普通地质学》配套课件下载方式
本课件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大学核心课程教材《普通地质学》图书配套课件,仅供学习交流,禁止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需获取全部课件,可自行购买本书或通过公众号后台留言关键词“普通地质学课件”获取。
信息来源:南京大学
整理:自然资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