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科普书籍读后感(为什么要读点科学史-读“为什么不该看科普? ”的读后感)

科普书籍读后感读书会不是新鲜事了,但读书会读的书大多是经管和心理类。读书会读科普书的不多。但科普书带给读者的不…

科普书籍读后感
读书会不是新鲜事了,但读书会读的书大多是经管和心理类。读书会读科普书的不多。但科普书带给读者的不止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正如纽约时报的一段话:
科学不是一个专业或是一种职业。
它是一个承诺,毕生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
它是一种忠贞,不断地通过实验与观测去搭建知识、了解自我和解释宇宙。

要培养这种思维方式,要做的不应是只是看科学新闻,然后让自己习惯性的过度解读。科普文章不是励志文,读科普文章不是为了自我感动。不是为了刷自豪感。我们读科学,不应该陷入对科学的刻奇,比如看到引力波的新闻,就不应该想到什么四维空间,虫洞,或者三体。
门槛越高的东西才越有趣味,系统的通读一本科普书已经不容易,更何况科学史了?但科学不止是学会术语,不止是看懂论文,更是一种承诺。
科学要求你始终保持开放,接受新数据,接受意外。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历史中的不平凡人给我们砥砺。读科学史,你不止学科学理论,更是思考科学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人类简史给我们列出了人类文化中影响深远的革命。生命的跃升(点击查看相关文章)列出了生物进化中造就了当今生物界复杂性的十个关键机制。好的科学史,不止是讲故事,而是连接故事,给看似不同的故事一个主题。
任何学科的入门书,最好讲一讲这门学科的历史,讲讲古代的哲人是怎么提出困扰本学科的根本问题的,这样等学到具体问题时,我们不会忘记了该问题为何而问。
读科学史,读的越多,你就会越来越谦卑。你看到大人物做出的错误判断,你还会看到我们当下的了解多肤浅,多模糊。读科学史,你也会变的更好奇,科学史中充满了异想天开的问题,好玩的实验。
科学史可以很易读。科学史的起点是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科学史的终点则是简洁的解释。
感觉学任何一门学科。一个有趣的组织所学材料的方法就是假装自己终有一天要写一本该学科的通俗科学史,而你现在正在收集资料。带着史诗级目标学习,你才会有动力。就像你游戏中打怪,目的是为了见到那些英雄。我们学习科学,都希望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历史的一页。
有人说,中国的问题是中国史被教的太多。但真正的问题是科学史教的太少,人们如果不知道科学从何而来,自然不愿信任科学。
人们抱怨网上的交流肤浅。那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历史,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其他的可能和解释,从而让那些just so story给我们一种误解,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搜索出问题的答案,但你得到的是一个简化了的问题。
科学史可以很廉价,任何一本科普书,你都可以在重述这本书时当成自己是在写科学史,当然你需要再查资料。但科学就是终生的探索。
本文是读思佳的《为什么不该看科普》的读后感,点击链接查看该文。

科普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