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的基本智慧与防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白恬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在这一日子里,公众应更加关注肝脏健壮,尤其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与防治。
丙型肝炎病毒的危害
54岁的广州市民陈叔因腹胀和双下肢水肿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其肝脏合成功能和代谢功能明显异常,最终确诊为肝硬化,并伴有腹水、脾大等并发症。医生检测发现,陈叔正是由于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而导致病情提高至如此严重的地步。
丙型肝炎病毒的隐匿性和慢性化特征使得许多感染者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直到病情提高到肝硬化或肝癌阶段才觉悟到难题。根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潘兴飞的介绍,全球有约2.8%的人口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每年约39万人死于与之相关的疾病。这一现象使得丙型肝炎病毒成为肝脏病的“慢性杀手”。
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下面内容几种方式:
1.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制品、破损皮肤或黏膜等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牙科器械、纹身及穿耳孔的工具均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2. 性传播:与丙肝感染者发生性接触以及拥有多特点伴侣会增加感染风险。这种传播方式在同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个体中更为常见。
3. 母婴传播:抗-HCV阳性的母亲在分娩时将病毒传递给新生儿的几率约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呈阳性,则几率可增至4%-7%。
在日常生活中,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行为通常不会传播丙型肝炎病毒。
防治措施
虽然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公众仍应采取下面内容措施防止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1. 避免血液传播: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医疗器械。
–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时应佩戴手套。
– 不共用剃须刀、牙刷,以减少感染风险。
2. 性安全:
– 建议丙肝感染者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3. 母婴传播:
– 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治疗建议
对于所有HCV RNA阳性患者,只要有治疗愿望且无治疗禁忌证,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包括清除病毒、减少肝损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荐的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丙通沙),疗程通常为12周,最长不超过24周。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应尽早进行检查与治疗。一旦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且检测出HCV RNA,患者需要遵循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全国爱肝日来临之际,公众应提高对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主动参与筛查,规范诊疗,努力实现治愈肝炎,为健壮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