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的纹饰特点?
特点:
①大口宽折肩式,上口侈大,口径与肩宽接近,颈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甚宽而微鼓,上饰三牺首,自肩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园底状。
②大口圆肩式,上口侈大,口径超过肩的直径,肩广,凸起丰圆,上饰三牺首,下承圈足较低;高体大口折肩式,形体近于大口圆肩式,而圈足和颈部特别高;甚高体大口式,整体造型甚高,颈高,口径收小近于肩径。
③低体大口折肩式,仍保持大喇叭口,但颈、腹及圈足都较低;低体大口宽肩方体式,颈与圈足皆不高,与器腹三段接近均衡状。
二、唐朝瓷器的纹饰特点?
唐代是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比较著名的窑口有邢窑,巩县窑,青瓷代表窑口是越窑,纹饰比较少,主要有莲瓣纹,唐代碗流行四出。
唐代长沙要出现了大量的褐绿釉下彩瓷器,纹饰多样,有书写诗文的,有画山水,鸟等纹饰,还流行贴塑。另外出现了花釉瓷,以鲁山窑为代表。唐代厚葬,出现了很多的唐三彩陶釉雕塑器。
三、战汉铜镜的纹饰特点?
主题纹饰多呈半浮雕式,题材多种多样。南方纹饰以神兽镜、画像镜、瑞兽镜为主;北方主要以柿蒂连弧纹、方格规矩纹、盘龙纹、夔凤纹、兽首纹为主。
四、乾隆时期金银器的艺术特点?
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提高,皇家使用金银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等各个方面。
精品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有一件银丝花瓶,通体做成菊瓣形,先以银丝分瓣制,再经焊合而成,细颈,圈足,工艺精细,华丽、庄重且玲珑剔透,集中反映了清宫廷金银工艺的成就。乾隆时期的金银器,其制作工艺有范铸、锤、焊接、点翠等,并综合了突起、陷起、阴浅、阳浅、镂空等各种手法,还出现了在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以金丝填烧珐琅的新工艺。
如银鎏金嵌珐琅砚盒,砚质为银,盖面錾缠枝花卉,中间嵌一银片,以烧兰珐琅做出云龙戏珠纹饰,整个砚盒富丽堂皇,代表了乾隆时期金银器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五、汉代的金银器有何特点?
两汉时期,由于统治者相信使用金银器为饮食器可以延年益寿,又有可封禅成仙的功效,因而帝王侯相大量使用金银器。汉代的金银产量已相当可观,皇室专门于四川广汉郡设立金官管理黄金的生产,这都进一步促进了金银器工艺的发达。银在汉代被称做白金,除用作饰物外,也用于制作银碗、银碟之类的实用品。
在西汉初各诸侯墓出土 了许多工艺精细的金银器和错金银青铜器。如河北满城西汉墓出土的4枚金针,可能用于医疗之用,反映了我国针灸历史的悠久。东汉时期,花丝工艺日渐成熟。河北定州出土的两件掐丝金辟邪,昂首朝天,雄健壮硕,躯体用金片制成,金丝布成羽翅和斑纹,周身满饰绿松石,红宝石,角和尾用粗细金丝制成,制作极为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从中可以看出,锤打、掐丝、垒丝、焊接、镶嵌等金银器工艺在汉代已相当成熟。北方少数民族的金银工艺,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的匈奴王金冠,顶饰展翅高飞的金鸟,鸟头用绿松石制成,冠顶为半球形,镂刻如意纹样,形成大致相间的连弧式边缘。
六、凤纹尊的造型纹饰特点?
西周青铜凤纹尊通高34厘米,口径41.1厘米、腹径34.1厘米、腹围107厘米,口沿下饰一周由相向的长尾鸟纹构成二方连续纹饰,颈部饰一周乳钉、牺首、鸟纹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腹部以云雷纹作地,主体为两对大风鸟纹。两对凤鸟纹之间还补添了两只形态各异的蛙纹。
凤纹尊上的凤纹分三层:沿下凤作倒置状,目圆喙钩,回首而立,冠带飘地,多羽的身体长蛇般从头顶绕过,一直绕到身前,尾又稍斜立起,高过身躯;颈部凤仰头正立,尾高高翘起,与头冠齐平;腹部凤体型胖大,睛眸圆凸,作仰天状,长长的羽冠卷曲于背翼之上,爪已变形。
七、夏朝青铜器纹饰特点?
夏代青铜器的纹饰,除了乳钉、圆饼和几何纹以外,就是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牌上的兽面纹,两眼之外,其他部分是抽象而不写实的。
八、宋代玉器纹饰有何特点?
答:宋代玉器向世俗化提高,日用玉器 越来越多,因此宋代玉器的纹饰也极为丰 富多彩,几乎天然界常见的事物和传说 中的神灵都有。
有云纹,松、竹、梅、梧 桐、水草、芦苇、牡丹、荷叶、莲花、桃、 石榴、荔枝、灵芝等植物纹,虎、鹿、羊、 狗、兔、鸭、鹅、鹦鹉、鸳鸯、天鹅、鹤、 龟、鱼、蝴蝶等动物纹,龙、螭、凤、辟 邪、四不像、神兽等神灵动物。
九、两宋金银器新的工艺特点?
宋元金银器以器型设计构思巧妙、富有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多种加工技法为特征,以其小巧玲珑的形制显示出造型工艺技巧更高超。 两宋时期,金银器的制造业更为商品化。随着金银器的社会化,宋代金银器变得素雅和富有生活气息,且造型极富变化,
十、羽纹铜扁壶纹饰特点?
羽纹铜壶壶链形似提梁,是精铜而制,包浆温润。造型小巧,工艺甚佳,扁壶器形罕见,品相极佳。
铜壶整体呈扁圆形,撇口,束颈,鼓腹,方形圈足。铜壶周身以线刻描绘纹饰,镌刻流畅,风格奇异。
铜壶颈部饰菱格纹,壶身以卷草纹与短斜线纹共同组成羽状纹饰,满满铺设,刻画甚为精细,足部配饰波折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