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芦蒿图片(芦蒿有什么功效)

芦蒿,是什么食物?怎么烹饪? 我想介绍的是 藜蒿炒腊肉可能有的小伙伴们没有听说过这道菜,那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藜…

芦蒿,是什么食物?怎么烹饪?

我想介绍的是 藜蒿炒腊肉可能有的小伙伴们没有听说过这道菜,那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藜蒿这种植物吧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属于一种野生植物,一般野生的均长在湖泊草滩岸边附近。腊肉大概是人家冬日里都会熏制的食物,爷爷奶奶家住在农村,有一个有些破旧的柴火房,冬日里大人们坐在火堆旁聊聊天,偶尔会扔一两块糍粑或者红薯靠在干净的柴火上烹烤,一缕缕烟升了上去,熏得墙壁发黑,使得屋内年复一年的变得昏暗,更把挂在头顶的肉熏成了大人小孩们一年下来所期待的美味。我不知道腊肉具体的熏制方法,最后的成品是很咸的,所以在烹制时必须搭配其他的配菜。

黎蒿颜色清新,吃起来带有些许青味儿,根性凉,腊肉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在所有蔬菜与腊肉的组合中,数藜蒿达到了最高境界。咸香柔软的腊肉,愈发衬出藜蒿特立独行的香气。严格来说,藜蒿炒腊肉属于赣菜系,但是答主我是湖南人,家乡是位于洞庭湖旁的岳阳市,洞庭湖边也有许多野生藜蒿,所以这道菜也经常出现在岳阳人民冬日里的饭桌上。每到冬天,邻里几个大妈总要相约一起去湖边摘藜蒿,懒一点的就直接上街找菜贩买了,岳阳人民对这道菜爱到了什么地步呢?

大家常常便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家里扛,压根不愁吃不完。有吃过藜蒿的朋友可能深有体会,藜蒿奇特的味道可能会如折耳根、香菜、榴莲一般使食客奇特的分为两大阵营,喜爱的人会十分喜爱,讨厌的人恨不得躲得远远的。我其实对这道菜的感情并不总是像今天这样友好和喜爱,小时候的我,可讨厌这道菜了,觉得藜蒿的味道冲鼻子,总把妈妈一根根塞到我嘴里的藜蒿悄悄地给吐了,再自个儿夹一块甜甜的白萝卜抵一抵那藜蒿的怪味儿。

后来慢慢长大了些,偶尔也会在饭桌上夹上一两筷,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吃了,从最开始夹一两根炒被炒的嫩嫩的软软的味道完全浸入的藜蒿放入嘴里细细咀嚼,到后来的只要有这道菜,我便一筷子下去夹住就往嘴里塞的,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大伯爸爸叔叔帮着爷爷奶奶做菜,伯母妈妈婶婶负责摆弄餐具碗筷,姐姐弟弟打打闹闹,感觉十分温暖和热闹。不得不说奶奶做的藜蒿炒腊肉我是最喜欢的,看到了这个问题,想起了那个已经陪伴了我很多年的味道和过年那段温暖的日子。奶奶最近生病住进医院,希望奶奶快点好起来。啊,竟然又要过年了。

吃芦蒿的好处和坏处?

芦蒿是一种口感鲜嫩的绿色蔬菜,它属于橘科,这种植物具有自然的香味,可以做凉拌菜,也可以炒着吃,能为身体补充丰富营养,不过大家在吃芦蒿的时候,不能只注意它的好处,也要了解吃芦蒿后可能会出现的坏处有哪些。

吃芦蒿的好处

1、补充营养

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是人们吃芦蒿的重要好处,因为芦蒿这种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c和大量膳食纤维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人们在吃了这种蔬菜后,能尽快把它含有的营养吸收,可满足人体正常代谢时,对多种不同营养的需要,它能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也能增强身体多器官功能。

2、开胃消食

人们多吃芦蒿能开胃消食,提高肠胃消化功能并能增加食欲,因为芦蒿这种蔬菜中不单含有膳食纤维,还含有丰富的精油,能散发出淡淡的香味,人们在吸收这种精油后,能促进唾液胃液等多种消化液分泌并能加快肠胃蠕动,而它含有的膳食纤维再进入人体后,也能促进肠胃蠕动,因此人们吃芦蒿不但能开胃,还能促进消化。

3、清肠排毒

清肠排毒,预防便秘,也是人们吃芦蒿的重要好处之一,因为芦蒿是一种性质微寒的食材,它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人们食用这种蔬菜后能清理肠道中的热毒,并能促进肠道蠕动,可让肠道中淤积的毒素随身体代谢以及一起排出体外,它能预防缓解便秘,也能起到特别好的排毒作用。

吃芦蒿的坏处

平时人们多吃芦蒿对身体有些好处,但也有一些坏处需要多加注意,因为它是一种性质微寒的蔬菜,而且还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加重人类常规负担,特别是那些肠胃功能不全的人,在吃了这种蔬菜后容易出现腹部冷痛和腹泻等不良症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些危害。

芦蒿怎么保存才新鲜

芦蒿在保存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把叶子和根摘掉后,然后密封放在冰箱保鲜层,芦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以鲜嫩茎杆供食用,它的口感香脆,而且营养也是非常的丰富的。它的做法也是比较多,比如说可以凉拌啊,或者是可以炒着吃都是不错的选择。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过量。如果你是身体比较虚弱,或者是肠胃不好的人群最好不要吃这样的食物,会让身体更加不适。一般的人群都可以食用,而且做法丰富,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口味,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适宜食用。

芦蒿放冰箱能保存多久

芦蒿放冰箱能保存两周左右。芦蒿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多地。

芦蒿(学名:ArtemisiaselengensisTurcz.exBess.)为菊科蒿属植物。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很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近成掌状或指状,5或3全裂或深裂,分裂叶的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长圆形或宽卵形,并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

芦蒿可以炒鸡蛋吃吗

芦蒿可以炒鸡蛋吃,鸡蛋2个,芦蒿一把,油盐少许,简单的家常小炒法,芦蒿清脆爽口,鸡蛋嫩滑,蛋香里裹着清香,清香里夹着蛋香,清爽美味,好吃不怕胖。

芦蒿为菊科蒿属植物。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很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近成掌状或指状,5或3全裂或深裂,分裂叶的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长圆形或宽卵形,并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

怎么做凉拌芦蒿

材料:芦蒿嫩茎叶300克、精盐、味精、蒜泥、麻油。

制作步骤:

将芦蒿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挤干水,切碎装盘;加入精盐、 味精、蒜泥、麻油,食时拌匀即可。

芦蒿嫩茎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每一百克芦蒿含胡萝卜素4、35毫克, 维生素C23毫克;芦蒿可凉拌或炒食,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芦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冬春中国江南一些市场供应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

清炒芦蒿的制作方法

1、第一步准备芦蒿适量,去叶并切段;

2、第二步准备适量干辣椒洗净切丝,备用;

3、第三步烧锅倒油,将干辣椒和芦蒿一同倒入锅中,快速翻炒并倒入少许水,加入盐、白醋、鸡精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芦蒿怎么炒不会黑

芦蒿250克、香干3块、红辣椒1个、蚝油1勺、姜适量。

把香干放开水里煮两分钟,捞起备用。

起锅烧油,油热放姜丝爆香。

放入切好的香干,再放切好的芦蒿,翻炒均匀。

翻炒一会加一勺蚝油,最后加上装饰的红椒丝,翻炒片刻装盘即可。

芦蒿怎么炒好吃

芦蒿能做芦蒿炒肉、清炒芦蒿、芦蒿炒鸡蛋等。其中芦蒿炒鸡蛋需要准备材料:芦蒿、鸡蛋、葱、盐、糖、生抽。共分为3个步骤。以下是芦蒿炒鸡蛋做法详细操作:

操作/步骤

1

鸡蛋打散

鸡蛋打入碗中放少许盐,打散。

2

炒熟鸡蛋

热锅热油倒入鸡蛋液,炒熟捞出。

3

翻炒均匀

翻炒芦蒿,加入盐、糖、葱、生抽、鸡蛋,翻炒均匀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芦蒿怎么炒好吃的具体操作步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芦蒿怎样炒才不发黑

不发黑方法:

1、芦蒿切好后,用盐水略微浸泡;

2、芦蒿焯水后,快火炒熟;

3、不使用铁锅,使用不锈钢锅。

炒芦蒿做法如下:

主料:芦蒿。

辅料:食用油、食盐。

1、芦蒿洗净切段,过盐水备用;

2、开大火,热锅加入食用油,倒入芦蒿;

3、加入适量食盐翻炒,炒1到2分钟出锅即可。

怎么炒芦蒿

1、食材准备:金针菇100克、芦蒿100可、黑大豆干50克、胡萝卜50克、冬笋50克、干辣椒、盐、醋、生抽、白糖、花椒、蒜片各适量。

2、冬笋放入开水锅中焯熟后捞出切丝。

3、芦蒿去根撕筋放入开水锅中烫10秒钟。

4、豆干和胡萝卜也烫一下捞出。

5、金针菇放入开水锅中焯2分钟捞出沥干水。

6、碗中加入盐、糖、醋和生抽调成的汁。

7、淋入混合的材料中拌匀。

8、锅中留底油油热5成时放入干辣椒和花椒煸出香味,放入蒜片炒香成金黄色。

9、关火,把油淋在拌好的菜里拌匀后即可。

芦蒿要怎么种

1、定植前深翻整地作畦,施有机肥,忌连作。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到4000公斤,畦宽4、5米,长度不限。

2、畦整好后,用旱草灵或果尔兑水喷土壤表面以防杂草。

3、 一般5月份至8月份可移栽。6月至7月最为适宜,起苗后将顶部嫩梢截去,留下部20到30厘米,茎粗0。5厘米以上作为种苗,每穴2株。

4、活棵后拔除杂草,高温干旱时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

5、防治蚜虫、玉米螟、棉铃虫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酯类农药。 

6、9月至10月份可每亩施尿素7、5千克防早衰。

7、11月下旬到2月上旬均可覆膜,盖后40至50天可上市。盖膜前10天应清除地表残枝落叶,每亩施有机复合肥100到150千克,盖膜前切忌土壤水分过多造成不发根,病害严重。

8、 芦蒿嫩茎长至20至30厘米即可采收,采收后继续覆盖地膜,隔30到40天可收第二茬。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